秋风吹过,瓜果飘香。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9月23日,将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丰收节里庆丰收,本报今起开设“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专栏,展现齐鲁丰收美景,抒写农民喜悦心情,诠释奋斗和收获的时代意义。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在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在遍地金黄的仲秋时节,齐鲁大地处处展现丰收美景。
丰收,让人喜悦:加上今年总产494亿斤的夏粮,全省粮食总产有望连续7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
丰收,给人自信: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基础上,我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品种,适当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探索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推动形成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品种优化:小麦强筋品种通过审定
今年6月,习jin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前提是维护粮食安全。
9月15日,邹平县1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区内,颗粒饱满的玉米棒金澄澄、黄灿灿。“这里集成推广了深耕深松、玉米‘一防双减’、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示范方不仅高产,还节水、节肥。”元瑞农业科技公司焦桥种植基地经理孙可海说。
据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彭科研介绍,2013年—2017年,我省共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2285.6万亩,基本做到“藏粮于地”。同时由于粮食优良品种和关键增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近5年来示范方小麦、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180.7公斤,做到了“藏粮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