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设备,以确定PLC的I/O点数。
(三)选择PLC
PLC选择包括对PLC的机型、容量、I/O模块、电源等的选择,详见本章第二节。
(四)分配I/O点并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1.分配I/O点
画出PLC的I/O点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图或对应关系表,该部分也可在第2步中进行。
2.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画出系统其它部分的电气线路图,包括主电路和未进入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电路等。
由PLC的I/O连接图和PLC外围电气线路图组成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到此为止系统的硬件电气线路已经确定。
(五)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来设计PLC程序。程序要以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为主线,逐一编写实现各控制功能或各子任务的程序,逐步完善系统指定的功能。除此之外,程序通常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初始化程序。在PLC上电后,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为启动作必要的准备,避免系统发生误动作。初始化程序的主要内容有:对某些数据区、计数器等进行清零,对某些数据区所需数据进行恢复,对某些继电器进行置位或复位,对某些初始状态进行显示等等。
2)检测、故障诊断和显示等程序。这些程序相对独立,一般在程序设计基本完成时再添加。
3)保护和连锁程序。保护和连锁是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它可以避免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逻辑混乱。
南京PLC-BSC-230UC/21-21/SO46触摸屏PLC-BSP-230UC/21/SO46 |
PLC-RSC-24DC/21 |
PLC-RSC-24DC/21-21 |
PLC-RSC-24DC/1/ACT |
PLC-RSC-24DC/1-1/ACT |
PLC-RSC-24DC/21HC |
PLC-RSC-230UC/21 |
PLC-BSC-230UC/21HC |
PLC-BSC-230UC/21/SO46 |
REL-MR-60DC/21 |
PLC-BSC-230UC/21-21/SO46 |
PLC-RSC-24UC/21 |
REL-MR-110DC/21-21 |
PLC-ESKGY |
PLC-RSP-24DC/21AU |
PLC-OSP-24DC/24DC/2 |
FBST500-PLCBN |
PLC-ATPBK |
MACX MCR-EX-SL-RPSSI-I |
MACX MCR-SL-CAC-5-I |
MACX MCR-SL-CAC-5-I-UP |
STEP-PS-100-240AC/12DC/3 |
QUINT-PS-100-240AC/24DC/20 |
QUINT-PS-100-240AC/24DC/2.5 |
QUINT-PS-100-240AC/24DC/5 |
QUINT-PS-3X400-500AC/24DC/5 |
QUINT-PS-3X400-240AC/24DC/10 |
QUINT-PS-100-240AC/24DC/10 |
QUINT-PS-3X400-500AC/24DC/10 |
QUINT-PS-3X400-240AC/24DC/20 |
QUINT-PS-3X400-500AC/24DC/20 |
QUINT-PS-3X400-500AC/24DC/30 |
QUINT-PS-3X400-500AC/24DC/40 |
QUINT-PS-100-240AC/48DC/5 |
QUINT-PS-100-240AC/24DC/40 |
A06B-0141-B077 |
A06B-0141-B175 |
A06B-0142-B076 |
A06B-0143-B075 |
A06B-0143-B175 |
A06B-0147-B075 |
A06B-0147-B077 |
A06B-0147-B084 |
A06B-0147-B175 |
A06B-0148-B075 |
A06B-0148-B175 |
A06B-0148-B177 |
A06B-0151-B075 |
A06B-0151-B077 |
A06B-0152-B075 |
A06B-0152-B175 |
A06B-0153-B075 |
A06B-0153-B077 |
A06B-0153-B175 |
A06B-0153-B676 |
A06B-0157-B076 |
A06B-0157-B077 |
MAC112D-0-ED-4-C/130-1-0/W1511LV |
MAC112D-0-ED-4-C/130-A-0/WI520LV/S005 |
MAC112D-0-ED-4-C/130-A-0/WI524L/S05 |
MAC112D-0-ED-4-C/130-A-2/WI520LV/S013 |
MAC112D-0-ED-4-C/130-B-2/WI522LV/S018 |
MAC112D-0-ED-4-C7130-A1 |
MAC112D-0-FD-1B-130-A1/I1250/S05 |
MAC112D-0-FD-2C/130 |
MAC112D-0-FD-2-C/130-A-0 |
MAC112D-0-FD-3-C/130-A-/1 |
MAC112D-0-FD-3-C-130A-1 |
MAC112D-0-FD-3-C-130-A-1 |
MAC112D-0-FD-4-C.130A-0.WI520X.S005 |
MAC112D-0-FD-4-C/130-A-0/W1520LV |
MAC112D-0-HD-3-C/130-A-0 |
MAC112D-0-HD-3-C/130-A-1//S05 |
MAC112D-0-HD-3-C-130-A-1/SO5 |
MAC112D-0-HD-4-C |
MAC112D-0-HD-4-C/130-A-0/WI520LV/S005 |
MAC112D-0-HD-4-C/130-A-1/WI520LX/S05 |
MAC112D-2-FD-1-B/130-A-1/I1250S05 |
MAC112D-2-FD-1-B/130-A-1/J1250/S05 |
MAC112D-2-FD-1-B/130-A-1/J625/S05 |
MAC112D-2-HD-3-C/130-A-O/S05 |
MAC112D-HD-3-C.130A-0.S005 |
MAC115A-0-FS-3-C/130-A-0/S001 |
MAC115A-0-HS-2-C/130-A-0/S001 |
MAC115B-0-GS-2-C-180-B-0-S001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提出过。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新型工业化,既是对过去所提新型工业化的继承,又赋予其新的内涵。那么,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呢?
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工业化
传统工业化模式强调依托资源和生产要素禀赋,在充分发挥低成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全球产业分工逐渐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虽然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时间不尽相同,但都通过工业化完成了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投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成功实现了加速发展,从而步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南京PLC-BSC-230UC/21-21/SO46触摸屏